【第一一七讲】(4 / 6)

候,我们六根对六尘接触的时候,我们对六尘的这种执取就淡薄,产生的六根的妙用就更加的广大。

举公案说明一下:禅宗有个公案说,德山禅师。德山禅师他去参访龙潭禅师,他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到龙潭禅师道场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龙潭禅师说:你不远千里而来,有事情我们明天再谈。就先安排他挂单。这时候德山禅师手上拿一个蜡烛,就要走到他的房间去,龙潭禅师就走在前面,德山禅师走在后面拿着蜡烛,走着、走着,龙潭禅师突然间转过身来,用嘴吧吹气,把蜡烛给吹灭,吹灭以后,德山禅师当下开悟、当下开悟。

因为它本来是光明相,突然间变成黑暗相。这表示什么呢?我们一念心性是假借六根门头才表达出来的,在眼睛叫做见性,在耳叫闻性;见性它有不变义,随缘义,它不变是清净的,但它随缘,随黑暗的因缘见到黑暗相,随光明的因缘见到光明相。所以当黑暗相现前的时候,德山禅师当下回光返照,为什么我能见到光明,又能够见到黑暗,那个能见是谁?能见的明了性,你从什么地方来?回光返照当下开悟了!就这意思。

也就是说,其实我们的明相暗相都是妄想所变现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在我们一念心性当中,是本来就没有明暗、本来就没有动静,它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你看佛陀一念心性,佛陀的心可以回到无穷尽的过去,他可以看到现在的色阴,他可以看到昨天的色阴、前天的色阴,他没有空间相,他也没有时间相。佛陀在空间当中,它够观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下多少雨滴,佛陀清清楚楚,因为他没有妄想,所以他完全没有障碍。

这个是什么呢?这个其实没奇怪,这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子的!诸位要知道,是本来就应该这样子,我们现在这样子是不正常,我们现在这一念心被妄想缠绕是不正常,是一念的迷惑以后,自己打很多妄想,然后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所以我们这样修行,只就是恢复你本来的样子,恢复本来面目而已!

庚二、别明发相。(分十:辛一、精明外溢身能出碍。辛二、精明内溢拾出蛲蛔。辛三、精魄合离空中闻法。辛四、心魂染悟见佛踞台。辛五、精明逼现空成宝色。辛六、心见密澄暗室覩物。辛七、尘并入纯烧斫无碍。辛八、凝想化现遍见诸界。辛九、逼心飞出夜见远方。辛十、邪心含魅妄见妄说)色阴的相貌要怎么破,先作说明;以下各别说明,色阴十种魔境之相。

辛一、精明外溢身能出碍

这个修行人他那一念心叫做“精明”,他开始回光返照,他开始学着告诉自己,你这一念心不要随外境的六尘所转。所以他慢慢远离六尘的执取,而产生一种精纯明了的心性。这一念心性在用功的过程当中,因为他跟无明妄想一接触的时候,突然间一时的失念产生外溢,心光外泄,向外攀缘。心光外泄会产生什么结果呢?神识突然间离开了色身,跑到外面去了,这就是「身能出碍」。

阿难!当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织,少选之间,身能出碍,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用功的内涵:当在此中,“此中”指在止观的修学当中。在止观当中干什么呢?精研妙明,“精研”指的是能观的智慧,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妙明”是我们所观的理体,就是现前一念心性。在禅定当中修空假观三观,来照了来我们一念心性,来开显心性的功德,这时候四大不织;我们对于四大假合之身的执取就慢慢的、慢慢的松脱,就不像过去那么坚固,叫「不织」,不那么坚固。

正式说明色阴魔境的相貌:少选之间,身能出碍。“少选”就是很短暂的时间。突然间完全没有任何的征兆,突然间你的那一念心就跑到外面去。我们一般人没办法离开色身,白天也好,晚上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