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习惯。
其实在江州市区边几十公里的西山厂,哪怕到了后来的直辖市年代,也依旧属于蜀川,是省际边缘最靠近江州的山区地带。
所以从蓉都到江州的火车也挺远,整夜十二个小时,在江州到平京都四十三小时的年代,这段蜀川盆地里的省内铁路就可想而知多曲折蜿蜒难以提速了。
反正以让卫东的记忆,全国高铁都说了好久,商州才算是勉强连通。
由此也可见没有解放后铁道兵拼命打通蜀川铁路,为什么以前全川的猪都只能赶到三峡口来屠宰了。
长江几乎是唯一的大规模进出口通道,直到铁路通了,商州失去了唯一地位,才逐渐衰败,包括围绕生猪的外贸生意都会逐渐冷却。
就为这事儿,让卫东没两天也回了江州。
因为李二凤他们搞出来的熏制下水也不好吃。
让卫东从各家各户带走年轻娃,到城里打工绝对是个妙招。
每周有人往返于商州到村里,偶尔也有人从江州写信回老家,肯定都对让家赞不绝口。
吃饱穿暖,见了大世面每个月还有几十块工钱。
这是当农民想都不敢想的收入。
所以让卫东回来再要人,绝对三乡五村都在摇人。
至于他拉来一大筐猪下水要测试搞熏腊口味,更是全村人都围过来出主意帮忙。
很难,千百年了这里都没发展出熏腊内脏的做法肯定有原因。
如果不是让卫东知道有人因此成为千万富翁,绝对这么测试一圈也会放弃。
心、肝、肾、舌这些材质密度不同,异味又大,小肠拿去出口做肠衣了,大肠、膀胱、猪肚反而本地有拿来装风干腊肉的传统。
但各种尝试都很难做出什么美味。
让卫东跟着烟熏火燎了两天,最后只能放弃烟熏腌腊这条路。
在石头、毛儿这俩小屁孩苦口婆心的劝导下,回去江州找沈三姐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