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金(9 / 20)

中央官制

《金史》里虽有太宗天会四年(1126年)建尚书省的记载,但人们一般认为当时的尚书省是设在燕云汉地,与后来建立的三省制度无关。金朝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直到太宗末年才提上日程,1134年正月,“初改定制度,诏中外”。由于太宗一年后就死去了,所以实质性的汉制改革是在熙宗朝进行的。1138年八月甲寅,金熙宗“颁行官制”,是即“天眷新制”。这是金朝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自金初以来实行二十馀年的女真勃极烈制度,“至熙宗定官制皆废”,以三省六部制取而代之。 [7] [26]

同年九月丁酉,“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这不只是简单地改换一个名称而已,它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汉地枢密院是作为双重体制中的一元而存在的,而行台尚书省则只是中央尚书省的派出机构。这两件事情的发生,标志着二元政治的终结和金朝政治体制的一元化 [26]。

法律制度

金建国之初主要适用女真族不成文的习惯法,灭辽及北宋后,广采隋、唐、辽、宋法制,编成《皇统制》,于1145年颁布。1177年世宗颁布《大定重修制条》。1194年章宗时期编成《明昌律义》。后经重订,于1201年(泰和元年)编成《泰和律令敕条格式》,其中包括以《唐律疏议》为蓝本的泰和律义80卷、律令20卷、新定敕条3卷、格式80卷。

五京制度

辽金五京分布图

金朝采行五京制,共有中都大兴府、上京会宁府、南京开封府、北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其中后三个陪都就在辽的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的原址。 [5]

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阿什河街道白城村)是金朝第一个都城,称“上京”,完颜阿骨打(完颜旻)于1115年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在位期间,因战争繁忙,并未修建宫殿。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完颜晟)继位后,于1124年命汉人卢彦伦主持修建都城。都城的格局是集当时辽、宋风格于一身。金朝上京城的建制,大致采取近似中轴线、近似均衡和近似对称的手法,规划街道里坊,营筑宫室官邸,使上京城为中国宋元时期最北部的都城大邑,也是金朝第一都。 [41]

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大兴府(今北京西南)是为金朝第二个都城,称“中都”。在迁都燕京后,海陵王为了不留有金熙宗奉行君主制的痕迹,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组合力与反抗力,来确保自己的皇位,于1157年下令毁上京。同年八月,海陵王下令撤销上京留守衙门、罢上京称号,只称会宁府。海陵王迁都、毁上京后,使上京会宁府不再有往日市井繁荣的景象。 [42]

金朝第八位皇帝金宣宗完颜珣受蒙古帝国掠夺与威胁,于1214年宣布向南迁都开封府,称“南京”。1232年三峰山之战金军战败,蒙军围攻“南京”后,金哀宗先奔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最后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 [43]

金中都宫苑复原图

军事

播报

编辑

军事机关

军事机关原设有都统,后改为元帅府、枢密院等,协助皇帝统辖全军。战时,皇帝指定亲王领兵出征,称都元帅、左右副元帅等临时职位。边防军事机构有招讨司、统军司等。金朝军队采用结合社会与军事制度的猛安谋克制度,也就是百夫千夫长的制度。早在女真族时期,所有成年男子都是战士,平时从事生产,战争时参加战斗,兵器、粮食自几自足。分置人民约一千户为猛安、约一百户为谋克,谋克相当于百夫长,猛安相当于千夫长。万户府下辖诸猛安,猛安下辖谋克,谋克之下还有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