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不知过了多久,觉得身体发肤有些生痛,睁开眼只见一众身穿明朝服饰的人正在那祭拜一神主牌位,神牌之后高空悬挂一太阳旗——是为明朝之旗——海外商船当时之事皆悬挂这明朝之旗——代表大明商船,威加海内,四夷宾服,所谓天朝上国,无人敢犯。袁承天睁眼细看那木主神位却是写着:大明毅宗烈皇帝之神主牌位。袁承天心中一动,这些人难道是琉球国人——他们先祖曾世世代代奉大明为宗主国,年年纳贡,奉天朝上国为主人,其国语言皆为汉语,只是明亡之后,不得已屈于清国之下,然而他们心中依旧怀念以前那个仁孝忠义的大明,而不是而今的清国,在他们看来清国蛮夷,是为披皮左衽,而大明则是正朔,所以每到大明这位崇祯刚烈皇帝祭日便于祭拜,以示不忘故国,这也是仁德布于天下所致!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目光四下找寻郑萧萧和赵碧儿的行踪,因为他实在担心她们的安危——因为此次海外求药之行——全是为了给他续命,否则她们两个女孩子尽可以拍拍手走人,——可是她们虽为女子,有时刚勇之气犹胜男儿,只因她们心中一样有着民族大义,家国情怀,知道世间有些事但知非死不可还要前行去争取,有些事是宁死不可为,这也是世间之所以正义长存的所在!今日他醒转,第一要务却是关心碧儿和郑姑娘,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也是他从来如此,仿佛别人的生死大于自己,而他却是悲天悯人,对苍生的苦难感同身受,总是觉得老天不公,为何将人强分三六九等,而不是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可是他又无能为力,眼见凄风苦雨中挣扎求活的民众,只有深深叹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虽然力不能及,但是有时微光也可以愈来愈大,照亮整个世间的路!
忽然有几个琉球兵士押解着赵碧儿和郑萧萧,正向这边走来。这时一位身着帝王之衣的王者出现——正是琉球国的中山王尚温——嘉庆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受嘉庆皇帝所派遣的使臣——赵文楷和李鼎元所携天朝上国皇帝——嘉庆皇帝之册封之诏书,世袭中山王,以享万年,朝供于清国大皇帝,永沐天恩,以世世袭,国祚永长!只是这尚温虽年纪颇轻,但是行为颇有城府,不动声色,只是心中怀念前明——虽然明亡于今已是百多年,但是他们人人心目之中只有那个大明王朝,虽也受清国册封,然而内心深处却眷恋着故国明月,这是何种的英雄相惜,世间荣辱莫以成败论英雄!花开花落自有时,一切世间万事随风,只有心中那份情愁忘不了前尘往事,是以每年每逢清明时节天下民众一样会去钟山明孝陵祭拜于洪武大帝——只因人人心目之中有个故国明月,虽然而今在清国夷人制下,可是人人心目之中偏偏有个不灭的信念——那便是汉人天下衣冠,百多年间反清复明的事件此起彼伏从未断绝,虽然清廷四下出击,总是顾此失彼,有时他们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不惧生死,前仆后继,似乎悍不畏死?
他们更加不明白当年的袁督师为何死不降满洲人,虽被他们的皇帝冤杀也不觉得委屈,反而在临死前写下了那首气贯长虹,遗留后世的以死名志的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可见他满腔爱国的豪情,虽死犹荣,他只想以死唤醒天下万千民众,可惜偏偏有汉奸投身满洲人,反而替他们攻城略地,杀起人来比满洲人还狠,可说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和父母邦国,虽生前荣华富贵,死后却要受万人唾弃,便如那杀害岳武穆的秦桧,为万人所鄙视,便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也看不起那些人,编撰史书将之一干众人写进“二臣传”以为他们不忠不仁不义不孝,不知耻辱,未能临危受命,更加不能为主上尽忠,是为大节有亏,所以是为二臣,其意不言而明。
这时中山王尚温看了一眼正全身束缚的袁承天,见他身着清国衣冠,便心中不快,对几名侍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