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清军士兵被迫溃散。和春等清军高层官员甚至来不及穿戴整齐就仓皇逃往镇江。至此,第二次破江南大营的战役取得了圆满成功,天京之围也随之解除。这场被称为“围魏救赵”的经典战例充分展示了李秀成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指挥才能。
八、克复苏浙
1860年四月,在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之后,洪秀全在天京召开了高级将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李秀成积极支持了洪仁玕提出的东征苏杭的战略计划,旨在先夺取富庶的江南地区,然后再西进攻击武汉。这一战略不仅能够为太平天国带来急需的经济资源,还能进一步扩大其控制范围。
继续阅读
担任东征主将的李秀成随即率军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他首先攻克了丹阳、常州和无锡等重要城市,最终成功占领了苏州。清军在苏州失陷后被迫向杭州方向溃退,而李秀成则紧随其后,一路追击并收复了浙江嘉兴。这些胜利极大地扩展了太平天国在东南地区的影响力,并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占领苏州后,李秀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安抚当地百姓。他亲自下乡劝说民众,并通过出示招抚政策等方式迅速稳定了局势。随后,他在苏南建立了苏福省,将其打造成了太平天国的一个新的重要基地。在此过程中,李秀成还注意到了当地农民所面临的沉重赋税问题。他将民众的困境如实上报给洪秀全,后者随即下令减轻田赋负担。此外,李秀成还在苏南推行“着佃征粮”政策,允许农民领取“田凭”,从而将租种的土地视为自己的产业。这项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得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显着恢复和发展。
除了农业方面的改革,李秀成还积极推动工商业的发展。他鼓励经商活动,并提供资金支持给那些缺乏启动资金的人们。这种做法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繁荣,也吸引了大量流民前来定居。据记载,当时的苏州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市场上货物充足,人口密集,甚至比战乱前还要繁华。
然而,正当太平军在苏常战场取得一系列胜利之时,湘军却加紧了对安庆的围攻。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洪秀全决定发起第二次西征,目标是会攻武汉以解救安庆。根据计划,陈玉成将从长江北岸进入湖北,攻打武昌北部;而李秀成则负责沿长江南岸经江西入湖北,进攻武昌西南部。两路人马原定于1861年4月在武汉会师。但实际上,由于英国的干涉以及南路军未能按时到达,陈玉成不得不提前撤回安庆。与此同时,尽管李秀成在6月份成功攻下了武昌,但由于得知陈玉成部队遭遇失利的消息,他也选择了撤军,放弃了原本的作战计划。
李秀成对西征的消极态度引起了其他将领们的不满和指责。许多人认为,正是由于他的撤退导致了武汉会师计划的失败,进而影响到了整个战役的结果。特别是当安庆最终失陷时,许多人都将责任归咎于李秀成的行为。9月份,李秀成重新调整部署,回师江西并进入浙江,最终在年底攻克了杭州。
随着陈玉成的牺牲,李秀成成为了太平天国中最具实力的地方领袖之一,掌控着苏南和浙江的大片区域。然而,这也引发了洪秀全的猜忌。为了削弱李秀成的力量,洪秀全开始广泛封赏李秀成手下的将领为王,试图通过分散权力的方式来限制他的影响力。面对这种情况,李秀成虽然采取了一些对抗措施,但很快外部的压力迫使他不得不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与清军的斗争上。
九、抗击英法
太平天国建立后,秉持“天下本一家,四海皆兄弟”的理念,对外国人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态度。1853年春,当英国公使兼香港总督文咸访问天京时,太平天国向他正式通知,允许英国人来华经商,但警告不得再贩卖鸦片,并且不承认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然而,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