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来帮助自己的国家。
在这个关键时刻,意大利向巴斯德伸出了橄榄枝,愿意提供一栋住宅、一个实验室和丰厚的薪酬,邀请他前往意大利进行研究。然而,巴斯德坚决拒绝了这一邀请。他认为在国家受难之际,不能因为个人生活的舒适而离开苦难的故乡。他决定留在法国,用自己的科学知识为国家服务。
当时,法国的啤酒质量远不如德国,这不仅影响了法国的啤酒产业,也损害了国家的声誉。巴斯德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他携家带口前往法国南部的库列尔蒙,在那里的一家啤酒厂开始了啤酒防腐的研究。他从啤酒的酵母菌入手,发现啤酒变质的原因是由于混入了其他细菌。这些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有害物质,导致啤酒变酸或变味。
巴斯德通过一系列实验,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防止啤酒变质。他发现,只要将啤酒加热到50-60摄氏度,保持半小时,就可以杀死其中的有害细菌,而不破坏啤酒的品质。这一方法后来被称为“巴斯德杀菌法”(Pasteurization),也称为低温灭菌法。通过这一方法,法国的啤酒质量得到了显着提高,甚至超过了德国的啤酒。这一成就不仅为法国啤酒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提升了法国的国际声誉。
在研究啤酒的过程中,巴斯德逐渐意识到微生物在许多疾病中的作用。1873年,他50岁时,被选为医学科学院的院士(Académie de Médecine)。当时的医学非常落后,施行的外科手术常常导致患者因败血症而死亡。医生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怀疑伤口化脓与空气中的微生物有关,他邀请巴斯德共同研究这一问题。
巴斯德用实验证明,传染病和化脓症的真正原因是微生物。他建议将外科手术器具放在火焰上烧灼,以杀灭微生物。尽管这一建议在今天看来是常识,但在当时却遭到了许多医生的反对。大多数医生仍然不相信巴斯德的学说,认为这不过是无稽之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巴斯德的理论逐渐被科学界接受,并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
1876年9月,巴斯德代表法国出席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国际养蚕大会。他在会上详细介绍了自己在蚕病和酵母菌研究中的成果,得到了大会的一致肯定。这次会议不仅提升了巴斯德的国际声誉,还为法国的蚕丝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回国后,巴斯德拖着不太灵便的病体,又开始对炭疽病的研究。炭疽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不仅危害牲畜,也对人类构成威胁。巴斯德通过实验发现,炭疽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细菌,他成功地制备了减毒的炭疽杆菌疫苗,为防治炭疽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九、炭疽病
1877年,法国东部地区爆发了严重的炭疽病疫情。炭疽病主要感染牛、羊等牲畜,偶尔也会感染人类。人类感染炭疽病通常表现为皮肤性炭疽病,感染部位会出现1-3厘米直径的无痛溃疡,中央有黑色坏死的焦痂,因此得名“炭疽病”。这一疫情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了公共健康。当时,巴斯德已经是索邦大学的教授,他在调查鸡霍乱时偶然发现,与空气接触的旧培养菌的毒性会变弱。这一发现给了他灵感,他认为这种减毒的细菌可能具有免疫作用,可以用来解决法国正在流行的炭疽病。
巴斯德决定进行实验,验证这一假设。他从感染炭疽病并已死亡的动物身上抽取细菌,并在试管中培养这些细菌,使它们的毒性逐渐减弱。然后,他将这些毒性减弱的细菌注射到健康动物的体内。几周后,他又将毒性强的炭疽病菌注射到同一只动物体内。结果令人惊喜:这只动物没有患病,而与它同群的其他动物中有不少因感染炭疽病而死亡。这一实验结果证明,注射过减毒细菌的动物获得了抵抗炭疽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