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一、就事以显理。分二︰己一、逐破妄执密显真心。己二、显示妙理兼破余妄。
这个“理”就是我们说的“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就是我们心中的家。那种清净的本性叫作理体,因为它不变,所以叫理。那我们这个理体在哪里呢?就在这个事相、就在我们这个五蕴的身心世界当中,就在我们这个生灭变化的五蕴身心世界当中去开显我们的本性。我们讲“就路还家”,就着这个生灭的路当中,找到我们真实的家。叫“就事显理”。
这当中有两段:一,逐破妄执密显真心;二,显示妙理兼破余妄。第一段是七处破妄,第二段是十番显见。先讲破妄,再讲显真。
己一、逐破妄执密显真心。分三︰庚一、征其发心本因。庚二、示以常心直道。庚三、广破七番妄计。
庚一、征其发心本因。分二︰辛一、如来问。辛二、阿难答。
我们看己一,“逐破妄执密显真心”。
这个地方有三段:第一段,征其发心本因;二,示以常心直道;三,广破七番妄计。
首先我们看庚一的“征其发心本因”。
佛陀在开显楞严大教之前,他做一件事,他问阿难尊者出家最初的发心因缘。这个地方有一个问跟答。
辛一、如来问
先看如来的问。我们看经文: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这个时候,阿难尊者哭得很悲痛,哭完以后就坐在位置上,请佛陀开示。但是佛陀并没有马上开示,佛陀问阿难尊者一个问题。问问题之前,他跟阿难尊者先攀世俗的感情。他说:阿难尊者,你跟我不是普通的关系。你我同气——这个“气”就是同一个家族。我们两个的关系非同小可,不但是同一个家族,而且在世俗的情感、在世俗的伦常方面,还是“均”(均就是同一个辈分),都是堂兄弟,都同一个辈分。
这个地方的经文是很不寻常的。佛陀在经典当中很少跟自己的弟子们攀世俗感情,但这个地方佛陀跟阿难尊者说,我们两个的关系是一个家族的关系,而且是一个天伦的同辈关系,就明显地跟阿难尊者谈谈世俗的感情。道理何在呢?
古德说:因为这个时候阿难尊者受到了这么大的灾难,可以说是他出家以来最大的灾难,所以他心中的打击、悲痛可想而知。这个时候佛陀必须用世俗的感情来安慰他,使令他能够心平气和,才能够去领受以下的大法。尤其佛陀以后要开始破斥阿难的妄心,他如果心静不下来,他根本受不了。所以佛陀这个时候就用世俗的感情来安慰阿难尊者。是这个道理。
佛陀说,我们两个是同一个家族,在人情的天伦上又是堂兄弟,是同辈。你当初在发心出家的时候,你一定在我的佛法当中,用你的眼睛看到一种很特别的相貌,你一定感受到很特殊的功德相,才会让你下这么大的决心,来舍掉世间的恩跟爱。这个恩指的是父母之恩;爱呢,爱莫大于妻子之爱。你能够舍弃世俗的父母之恩、妻子之爱。意思是说阿难尊者是白饭王的儿子,也是一个王子,所以他能够享受世俗五欲的快乐,而且他能够得到父母的宠爱、妻子的恩爱。他这个时候会放弃世俗安乐的果报相状而追求出家,一定是看到一个更好的相状,才会产生这么大的决心,才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取舍。这个时候佛陀就提出一个问题来问阿难尊者,说:一定是在三宝的因缘当中,有一个地方特别地吸引你,让你感动,所以你才会出家的。这是佛陀提出的问题。
继续阅读
辛二、阿难答
【第五讲图1,评论区查收】
我们看阿难尊者对这样的问题怎么回答。回答当中有两段:第一个是“依相发心”;第二个,“相生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