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4 / 7)

显真心之前,来作一个总结,再一次地告诉阿难尊者:我们心中的妄想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不是我们的真实心性,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把这个观念再讲一次。

好,我们看经文: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曜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这个地方佛陀有一段问答。先是“征见”,征问见的功能。

佛陀问阿难尊者说,你现在要知道整个大乘的止观法门,为什么呢?因为你告诉我,你希望能够出离生死的轮回,希望成就无上菩提。那么我今天再问你一次。诸位要知道,这个地方有一层深意。佛陀前面七次的破妄,这个地方再问一次。我们后面再加以说明,为什么要再问。佛陀在问之前,把他的金色手臂伸展开来。因为佛陀的全身都是紫金光色,他的手臂也是一种金色臂。伸展手臂以后,他弯曲自己的五指,变成一个拳头的相状,把这个拳头的相状指给阿难尊者说:你现在看到我的拳头吗?阿难尊者说:我已经看到了。佛陀借拳头这个外境,来启动阿难尊者的见的功能,从见当中,希望他能够产生回光返照。这是佛陀问阿难尊者的目的。

我们看阿难尊者他怎么回答。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曜我心目。佛陀说:你刚刚见到了什么呢?先问他所见的境。回答说:我看到佛陀举起手臂,弯曲成一个光明的拳头。这个拳头照耀我的内心,也照耀我的眼睛——“曜我心目”。阿难尊者如实地把他所见所想表达出来。佛陀再加以追问,说:“汝将谁见?”佛陀的问题不是问他所见,是问他能见的是谁——念佛是谁?阿难尊者说:我跟整个与会的大众,都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见。从这一段经文当中可以看得出来,佛陀对于阿难尊者的回答并不满意,阿难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佛陀问他说:“汝何所见?”一开始阿难尊者执着外境,说:我看到拳头。佛陀再追问说:那你用什么见呢?他说:我用眼睛去见。这个时候佛陀还是不满意,所以佛陀再加以追问。佛陀一定要找到他的问题点——要治病之前,先把病源抓出来。

我们再看佛陀怎么去追问阿难尊者。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曜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曜。」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

这个地方,佛陀就着阿难尊者的回答来加以征问他心的所在。佛告阿难,你回答我说,我如来弯曲我的手指而现出一个光明的拳头,而这个光明的拳头照耀你的心目。你说你用眼睛见到,那么到底你用什么样的心来加以感受,用什么样的心来加以想象呢?你产生什么样的心跟想象呢?用什么来想象、用什么来感受我这个光明的拳头?我们常说,你在念佛,那么念佛是谁呢?你是用什么东西来感受弥陀的功德,来感受这个无量光无量寿呢?当然你不是用嘴巴,用的是那一念心。那么心在哪里呢?就问这个问题。

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您现在问我的心的处所啊,我现在以这一念心来推穷寻逐。他说:什么是我的心呢?就是我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我跟如来的光明拳头接触的时候,我会产生两种功能:第一个,会产生寻逐。寻逐就是对于已经出现的境的思惟,包括过去跟现在。我们看到这个拳头——这个拳头真的是非常的美妙,充满了光明!这是就着眼前的境的思惟。第二个,推穷,则是对着未来的因缘。诶,我哪一天也像佛陀一样,能够现出光明拳那该有多好。这个推穷是就着未来。当我这念心去接触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