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责我们,说我们的心是念念生灭,是颠倒行事,认物为己,最后轮回是中,自取流转。他的意思就是说,既然我们是本性不生灭的,为什么佛陀说我们是凡夫众生呢?应该我们每个人早就成佛了,那么为什么我们还是一个凡夫?提出这个问题。
子二、示答。分二:丑一、顺世立喻;丑二、正以法合。
我们看佛陀的回答。回答当中佛陀分两段:第一个是“顺世立喻”,第二个“正以法合”。
丑一、顺世立喻
【第十六讲图一】
佛陀先随顺世俗的因缘安立一个譬喻。因为佛陀曾经说,诸有智者要以譬喻才能够开悟,要用简单的譬喻来开显深妙的道理。好,我们看经文。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佛陀在开显这个道理之前,先做一个动作,把金色臂垂下来,使令五轮手指指向于大地,问阿难尊者说:“你现在看到我的手臂下指于地,我这个母陀罗手(母陀罗手就是宝印之手),到底我的手下指于地这样的一个相状是端正相,还是颠倒相呢?”阿难尊者说:“世间的众生都是以这个下垂之相作为颠倒相,但是我不知道到底是端正相还是颠倒相。”
这段古德的注解是说,因为阿难尊者在七处破妄当中多番地被佛陀所破斥、所诃责,所以他现在对自己没什么信心了,他不敢说他自己的意思。他说是世间众生的想法,其实就是他的想法,只是说他不敢来明确地表达。这意思就是说,好,那我们就这样定义好了,以下垂相当颠倒相,这个是颠倒相。
我们再看下一段。
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
佛告阿难说:“我把这个手臂下指于地叫颠倒相,那么什么是端正相呢?” 阿难尊者说:“如来!如果您把这个手臂竖起来,把细白柔软的手上指于虚空,这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端正之相。”
好,到现在佛陀现出两个相状:第一个是颠倒相,第二个是端正相。但是诸位有没有感觉到——手臂没有改变!同一个手臂可以现出端正相,也可以现出颠倒相。这就是佛陀所要表示的。
我们看佛陀的结论。
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
佛陀竖起手臂以后,上指于空,告诉阿难尊者说,这个手臂的颠倒相跟端正相只是一个首尾的交换,就是上下手臂的交换,事实上这个手臂一点都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也就是说,如此两种的端正相跟颠倒相,对世间人来说,它只是“一倍”——它只是一种的“瞻视”,瞻就是向上的仰望叫“瞻”,向下的俯视叫作“视”。也就是说,颠倒相跟端正相只是上下相状的不同而已,一种向上跟向下的差别,如此而已。
前面的经文,佛陀对于生灭相跟不生灭相是很清楚地厘清。生灭的东西,只要变化的东西,它总有一天会在我们生命消失,它是一个暂时的因缘。暂时的因缘,在大乘佛法就是说,这个东西你要放下的。那么不生灭的东西,它不会变化,是一个永恒的东西,这个是你要追求的。刚开始佛陀是这样开示的,但是到这个地方,佛陀讲到见性的时候,说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其实生灭的东西跟不生灭的东西是同一个东西。
这个不二法门是很难理解的。妄想跟真心,古人说是“不隔一条线”,这是很难理解的。很难理解的东西,佛陀怎么样?必须用譬喻的方式。因为手臂向上跟向下,是同一个手臂,这个道理我们很容易理解。所以,这个譬喻就是怎么样呢?用一个浅显的事情,来譬喻一个深妙的道理:所谓的佛陀,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