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讲】(5 / 8)

天这个狂花就又回到眼睛去了,这才合理嘛。因为“既从目出,还从目入”。这个花性是从眼睛而出,那这样子就表示这个花应该有“见”的功能。因为你从眼睛中来,眼睛有见的功能,那你从眼睛中而来,你应该也有见啊。你是从它那边而来,你应该具足它的性质嘛。

假设这个花是有见的功能,那么“去既华空,旋合见眼”。当这个狂花来到了虚空以后,这个狂花它回过来应该可以见到眼睛啊,这才对啊。但事实上这个狂花见不到眼睛啊,它只是所见,它不能变成能见啊,所以不合道理。如果从眼睛中而来,那就应该有见的功能;那来到虚空以后,你离开了眼睛,你回过头来应该看得到眼睛才对啊,所以这不合道理。

好,假设说“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假设它从眼睛中来,但是它已经没有见的功能。没有见的功能表示它是一个有质碍的色法,不是一个心法。那么它从眼睛中出来的时候,它是一个色法,它就障碍了虚空;当它回到眼睛的时候,应该障碍眼睛才对。我们先把这个事情按定一下:就是说你是没有见的功能。没有见的功能,就不是一个心法,是一个色法,所以出来的时候障碍虚空,回去的时候障碍眼睛。

“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这个花是没有照见的功能,是一个色法,那么“又见华时”,就是花假设从眼睛出来了,已经显现在虚空了。这个时候你眼睛应该是干净没有障碍,因为你的障碍已经从花里面出来了。那么这个时候,你的眼睛应该是清净的啊,怎么能够说一定要见到没有花相的晴空才叫清明眼呢?你看到花的时候也应该叫清明眼嘛,因为它障碍已经出来了嘛!所以这个不合道理。你说这个花从眼睛中出,也不合道理。

这样子讲,这个花到底是怎么来?我们看总结。

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身为一个色法,它只是一个循业发现而已,是我们的业力把它变现出来。它也不是从真如本性而来,它也不是从本觉真智而来,是我们一念妄动产生一个虚妄的业力,这个业力把它显现出来。当业力消失的时候,你现在的色身就消失掉,就这么回事。所以它的本质只是一个暂时存在的假名、假相、假用,而它的真实的本体的道呢,是非因缘非自然。它是不变,非因缘表示它是不变;非自然表示它是随缘。它的本质是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

这个五阴啊,五阴之道,我们根据古德的开示,把它分成四种,四种道。凡夫认为五阴是真实的实有,对五阴产生了一种我执,一个能受用的我、一个所受用的法。这个能所的对立产生了惑业苦。所以,我们在五阴当中所觉悟的是一个生死之道,产生执着嘛。小乘认为五阴是无常、苦、无我。他看到五阴是怎么想?这个色身是不清净的、是无常的、是痛苦的、是没有主宰性的,所以他趋向于一种偏空的涅盘之道。在大乘权教的法中,它认为五阴的诸法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是缘起性空的,于是成就了菩萨的六波罗蜜的功德。在大乘的圆教当中,认为五阴——这个生灭变化的五阴,当体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它是生灭法,但是它的体就是不生灭,就是所谓的不二法门,因为它本质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我们就可以从五阴当中称性起修,就路还家。

这个观念很重要!我们讲“就路还家”,是说你现在有一个色身,这个色身是凡夫的色身,但是你如果把这个色身给自杀了,杀死了,你也不能回家了,因为这个道就在你的色身当中,就看你会不会去觉悟。你要不觉悟的话,你就被色身所转;你要能够觉悟,你就能够转色身而成为如来藏妙真如性,因为它的本质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问题不在色身。你说你用手去偷东西,你把手砍断了也没有用。这个手它有道嘛,你可以用手来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