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讲】(3 / 7)

以下有三段。

先看第一段:

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

那么假设它是他生,是从外境而生。为什么你有见的功能呢?因为有明暗的刺激嘛,所以是从明暗而来。假设眼入从明相而来,当暗相现前的时候,你这个眼根见的功能就应该消失了。因为你从明相而来嘛,那么暗相现前的时候,你这个明相也就消失了嘛;那么明相消失了,你这个见的功能也应该消失才对啊,这个时候你就看不到这个暗相了。但事实上跟实际相反,我们是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所以“从明相来”不合道理。反之,假设这个眼入是从暗相而来,那么这也有问题。当明相现前的时候,暗相消失,你的见的功能也随暗相而消失,那你就应该见不到光明。这个也是不合道理。所以,我们这个能见的心,是从外境而来,是从他生,这不合道理。它不是从他生。

我们再看第二段,说是从自生。

若从根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

说是你这个见的功能是你自己生起的,你自己的胜义眼根产生一个明了的功能,这个叫作见,那这个有问题了。假设它是从自己的胜义眼根而生,那么如此一来,你就不需要假借明暗二相的刺激嘛。事实上不然。我们离开了外境,我们能分别的心也就不能活动了,因为心境是缺一不可的。你说你自己可以生,那你自己可以生的话,你就不需要外境啊。而事实上不然。当我们离开了明暗两种相状,我们这个能见的功能根本产生不了作用。所以自生是不合道理的。所以见精这个能见的功能是没有真实体性的,它是因缘生的。所以自生也不对。

第三个,看无因缘生。

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何关汝入?

说是你这个眼根当中见的功能,是无缘无故、是从虚空而生,那么这样子讲的话,当你观看了前面的尘象,观看完的时候,你这个眼根、你这个见的功能就应该回到虚空啊,因为你从虚空而来嘛,你跟虚空假借的嘛。那么你看完事情以后,你这个见的功能应该又回到虚空。当你回到虚空的时候,那你应该可以看得到虚空本身才对啊。你从虚空而来,最后你又回到虚空,那么你应该看得到虚空。其实是不合道理的。

另外一段,“又空自观,何关汝入?”虚空自己去观察外境,假设你说它真的可以看得到虚空,那么虚空自己看到自己虚空,那跟你阿难尊者有什么关系呢?那是虚空的事情嘛。事实上,我们的眼入是跟自己的身心世界有关系的,所以从虚空而生是不合道理的。所以无因缘生也不对。

继续阅读

总而言之,这个见的功能也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也不是无因缘生。

那么应该怎么说呢?看总结:

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首先,我们先讲到它的作用。这个眼入的见的功能,它只是我们过去的一个业力,随顺个人的业力所显现的一种假名假相假用。你看有些人福报大,他眼睛特别好,看得特别远,特别清楚。你的福报比较差,你眼的功能看得就比较近,看得模模糊糊的。这个不是从哪里而生,就是业力的显现嘛。业力消失了,你见的功能也就消失了。所以它只是一种随顺业力所现的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你是一个“人”的业力,显出人的见的功能;你是一只“蚂蚁”,你就现出蚂蚁的一个见的功能;你是一个“天人”,你就现出一个天人见的功能。所以它只是一时的虚妄之相。

前面的不自生、不他生、不因缘生,是讲它“即空”。眼入虚妄是讲它“即假”。最后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讲到它的体性,它当体“即中” 。它是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它当体是一个中道的如来藏妙真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