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影响。就是,我们因为有感受,就从一念清净的本性当中产生一个自我的想法出来,这是感受引生见浊。
辰三、烦恼浊
我们看第三段的“烦恼浊”。烦恼浊是由想阴引生的。想的意思就是“于境取相,施设名言”。我们的心跟莲花的境接触的时候,本来这莲花是属于外面的莲花,这个时候我们“于境取相”,心中也出现一个莲花的影像。然后我们说,哦,这个莲花很漂亮啊,它很光明啊,就施设很多的名言。第一个产生相状,第二个施设名言,就带动很多的贪爱、瞋恚的烦恼出来。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佛陀说,比方说你阿难心中,你这一念心有三种的功能:“忆”,就是回忆过去,你过去曾经做过什么事情;“识”,是对现前境界的分别,是指的现在;“诵习”是指对未来事情的种种想象跟期待。过去、现在、未来都是由“想”来引生的。
“性发知见”,这个六识的了别性要产生明了功能,必须要依托六根才能够产生心识的想象。那么这个想象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容现六尘”,就是这个六识依止六根去攀缘六尘的时候,这个六尘本来是外在的境界,我们内心本来没有六尘,但是经过这个六识的种种想象,它就能够容纳、能够显现六尘的影像在心中,经过想象就能够转外在的尘相而成你内心的尘相。
“离尘无相”,就是六识离开了所了别的六尘,六识的了别作用就不能生起了。“离觉无性”,相同的道理,六尘离开了能了别的六识,那么六尘的尘相也不能显发。所以,它们两个必须“相织妄成”,就是六识的了别跟六尘的境界要互相地作用,所谓心识攀缘六尘引生想象,这样子才能构成第三重的污浊之相,名为烦恼浊。
我们一个人的烦恼,说你这个人为什么烦恼很重呢?为什么他烦恼很轻?你一天到晚起烦恼而他不起烦恼呢?一个人烦恼很重,就是你想象力很丰富,你想太多了。我们不能够说外境给我烦恼,不能这样讲。如果外境给我们烦恼,那我们大家生活在同一个环境,应该起同样的烦恼才对。我们接触的是同样环境,我们住在同样的地方,吃同样的饭菜,去同样的地方做早晚课,但是每一个人起的烦恼不一样。同样一个环境,这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想象力不一样。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有一个老母亲,老母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雨伞的,小女儿是卖棒冰的。这个母亲,天气好太阳出来的时候,她一想到她大女儿就很痛苦:糟糕了!天气这么热,我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了。过了几天下大雨的时候,她又想到她小女儿:糟糕了!下雨了,我女儿的棒冰也卖不出去了。所以她整天很痛苦,出太阳也很痛苦,下雨也很痛苦。后来有人跟她讲说,你不要这样想,你换个角度。出太阳的时候,你就想着你的小女儿,这个棒冰卖得不错哦!下雨天的时候你就想大女儿,欸,这雨伞可以卖得不错。你整天就很快乐了。
这个道理就是说,我们内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第一刹那是感受。感受的时间是很短的,那是一种直觉。但是当我们第六意识想象以后,你后面的心情就受你的想象来主导。我们可以这样讲,每一件事情都有正面的思考跟反面的思考,没有一个例外,有黑的就有白的。我们是生长在一个对立的世界,只有佛陀能够离诸对待,超越了对立的世界到一真法界。有为诸法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如果你可以告诉我有一件事情是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那就破坏了整个佛法说的二分法的对立世界,不可能!所以说,我们今天的情绪是受了想象的影响,不是外境。外境的时间很短,那是一种直觉而已。
你看唯识学,它怎么去形容第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