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的想象力?它说“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你一天当中的情绪是快乐是痛苦,第六识想象力决定;你未来会造什么业,也是由你想象力来决定。整个五阴身心当中,最有主导性的就是“想”。它从前面引导色阴跟受阴,它主导你的感受,它后面主导你的行阴跟识阴,通前通后。
不过本经的意思是破“想”。后面会讲到,《楞严经》它是,在凡夫位它不准你有任何的想象,就是无念,以无念为正念。它认为所有的想象,凡夫的想象没有一件是好事情,所以它是先以无念为根本,然后再求随缘。当然,我们刚开始先不要说无念,我们先做比较好的想象,正面的想象。
总而言之,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烦恼是由我们的想象创造出来的。欸,你的烦恼从什么地方来?就是你的想象力想出来的嘛。你要这样子想,你就起烦恼嘛。你换个角度,欸,这个是我的善知识!你认为他是你的冤家,那你就很痛苦;你说这是我的善知识,我必须要靠他才能够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那你就很高兴了。
所以说境无好丑,你怎么想象,它就变成什么相貌。
古人讲一句话说:“生从识起,灭从色灭。”它的生起是由细到粗,最初的是识,是先有识阴,然后行阴,然后想阴、受阴,然后再色阴。它生起的时候,一念妄动以后,一念心性刚开始是由识阴生起,因为它最微细。但是灭除刚好相反,灭从色除。我们在对治的过程,先破坏色阴,再破坏受阴,再破坏想阴。因为它是五层的,先破坏最外面那一层,就是色阴那一层。所以这个五阴越往里面是越微细的、越深沉的,它离那个心性越靠近。
辰四、众生浊
这第四段是“众生浊”。这个众生浊是由行阴引生的。什么叫行阴呢?就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种念念造作、生灭迁流的相貌,这个叫作行阴。这个就很微细了。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
又比方说,我们讲“朝夕”,就是白天跟晚上。我们这一念心是念念的生灭,没有停止的时候,叫“生灭不停”。我们这个心一天到晚在那边生灭,到底是干什么事情呢?“知见每欲留于世间。”我们开始出生以后,心中就有一个知见,很坚定的想法。什么想法呢?我们总是希望能够留连于世间当中,使令自己的寿命越长越好。就是内心当中有一个很微细的想法,总是希望这个生命能够相续下去。其实这个就是行阴的相貌。
“业运每常迁于国土。”但是我们众生有一种业力,它会主导我们的色身,经常舍生趣生,迁变于不同的国土当中。就是说,我们心中是想要活得长一点,但是业力却经常违背我们的心意,一下子把我们丢到人间,一下子把我们丢到蚂蚁去,一下子又把我们排到天上去。业力它是不管你的。
“相织妄成”,这个业力当然主导我们的色身,我们内心当中是由行阴来主导。这个色身跟内心的行阴相互作用,就构成了身心世界第四重的污浊相,名为众生浊。
这个行阴,按唯识学的意思,它是生死的根本。前面那个想象是烦恼的根本,是比较粗的。行阴,其实在唯识学它的名字叫作“恒审思量”,就是我们内心当中对这个生命体有很坚固的执着跟爱着,我们行阴的爱着。生命很奇怪,我们不爱过去,也不会爱未来,我们只爱现在。这个行阴很奇怪,你看唯识学怎么说?它对这个第七意识恒审思量,说是“随所生所系”,随着我们业力在哪里受生,我们的执着就在那个地方出现。你说,欸,你变成一只蚂蚁。这个蚂蚁的果报很差,你应该是不喜欢这个蚂蚁相,你应该让自己早一点死掉。不对!你要杀它的时候,它也是怕,它也不想死掉。比方说极乐世界很好。我们读《阿弥陀经》,极乐世界,正报,他